电缆短路故障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指电缆相间或相对地绝缘被击穿,导致电流异常增大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绝缘老化、外力破坏、安装缺陷、环境因素及过电压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分析:
一、绝缘性能劣化
绝缘老化
原因:电缆长期运行后,绝缘材料(如交联聚乙烯、聚氯乙烯)受热、电场、机械应力作用,逐渐失去弹性,出现裂纹或孔洞。
案例:某10kV电缆运行15年后,绝缘层厚度从4mm减至2.5mm,局部放电测试发现放电量超标,引发相间短路。
影响:绝缘电阻下降,耐压能力降低,易被击穿。
绝缘受潮
原因:电缆护套破损或接头密封不严,导致水分侵入绝缘层。
案例:某直埋电缆因护套划伤,雨水渗入后绝缘电阻从1000MΩ降至50MΩ,运行3个月后发生短路。
影响:水分在电场作用下电离,产生导电通道,加速绝缘击穿。
绝缘介质缺陷
原因:制造过程中绝缘层存在气泡、杂质或厚度不均。
案例:某35kV电缆生产时绝缘层混入金属颗粒,运行2年后颗粒处电场集中,引发局部放电并发展为短路。
影响:电场分布不均,局部场强过高,导致绝缘击穿。
二、外力破坏
机械损伤
原因:电缆敷设或运行中受挖掘、钻探、车辆碾压等外力作用,导致护套或绝缘层破损。
案例:某城市道路施工时,挖掘机挖断10kV电缆护套,运行1周后因绝缘破损发生相间短路。
影响:直接破坏绝缘结构,形成导电通道。
动物啃咬
原因:鼠类、昆虫等啃咬电缆护套或绝缘层。
案例:某变电站电缆沟内老鼠咬穿10kV电缆护套,导致相对地短路。
影响:护套破损后水分侵入,加速绝缘老化。
环境腐蚀
原因:电缆长期暴露在酸碱、盐雾或潮湿环境中,导致金属护套或绝缘层腐蚀。
案例:沿海地区电缆因氯离子腐蚀,钢带铠装层3年内锈穿,护套破损后发生短路。
影响:护套失去保护作用,绝缘层直接暴露于恶劣环境。
三、安装与施工缺陷
接头制作不良
原因:中间接头或终端头压接不牢、密封不严、绝缘处理不当。
案例:某110kV电缆接头压接时导体间隙过大,运行后接触电阻增大,局部过热引发绝缘烧毁。
影响:接头处电场集中,易发生局部放电或过热。
敷设不规范
原因:电缆弯曲半径过小、牵引力过大或敷设深度不足。
案例:某直埋电缆敷设时弯曲半径仅3倍电缆直径(标准应≥15倍),运行后绝缘层因应力集中出现裂纹。
影响:绝缘层内部损伤,长期运行后发展为短路。
混用不同规格电缆
原因:将不同截面、电压等级或绝缘类型的电缆并联使用。
案例:某工厂将6kV和10kV电缆并联运行,因绝缘厚度差异导致6kV电缆先击穿,引发相间短路。
影响:电场分布不均,薄弱环节先被击穿。
四、过电压与过负荷
雷电过电压
原因:雷击电缆或附近线路,产生瞬时高压。
案例:某山区10kV电缆因雷击感应过电压达50kV(额定电压10kV),绝缘层被击穿。
影响:过电压幅值超过绝缘耐受水平,直接击穿绝缘。
操作过电压
原因:开关操作、故障切除或负荷突变产生的暂态过电压。
案例:某变电站110kV电缆因断路器重合闸产生2.5倍过电压,导致绝缘薄弱点击穿。
影响:反复过电压冲击加速绝缘老化。
长期过负荷
原因:电缆长期承载超过额定电流的负荷,导致导体发热。
案例:某工业园区电缆因过负荷运行,导体温度达90℃(额定70℃),绝缘层3年内碳化,引发短路。
影响:高温加速绝缘老化,降低耐压能力。
五、设计与选型不当
电缆截面选择过小
原因:未考虑负荷增长或短路电流热稳定要求。
案例:某小区电缆按初期负荷选型,5年后负荷增长30%,电缆过热导致绝缘损坏。
影响:长期过载运行,绝缘层加速老化。
电压等级不匹配
原因:将低压电缆用于高压系统,或反之。
案例:某工厂误将1kV电缆接入10kV系统,运行1个月后绝缘击穿。
影响:绝缘层无法承受系统电压,直接击穿。
防护措施不足
原因:未安装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或接地不良。
案例:某架空入地电缆未安装避雷器,雷击时感应过电压导致绝缘击穿。
影响:过电压无法有效限制,增加击穿风险。
六、维护与管理缺失
巡检不到位
原因:未定期检查电缆外观、接头温度或绝缘电阻。
案例:某变电站电缆接头温度异常未及时发现,3个月后因过热引发短路。
影响:早期缺陷未处理,发展为严重故障。
预防性试验缺失
原因:未按规程进行绝缘电阻、耐压或局部放电试验。
案例:某10kV电缆运行5年未做试验,因绝缘老化引发短路。
影响:无法及时发现绝缘隐患。
应急响应滞后
原因:故障发生后未迅速隔离电源或采取临时措施。
案例:某电缆短路后未及时切断电源,导致故障扩大至整条线路。
影响:增加设备损坏和停电范围。
七、典型案例对比
| 故障类型 | 直接原因 | 间接原因 | 后果 |
|---|---|---|---|
| 机械损伤短路 | 挖掘机挖断电缆护套 | 敷设深度不足、无警示标志 | 大面积停电,修复成本10万元 |
| 绝缘老化短路 | 运行15年绝缘层厚度减薄 | 未做预防性试验 | 相间短路,设备烧毁 |
| 雷击过电压短路 | 雷击感应过电压50kV | 未安装避雷器 | 绝缘击穿,线路跳闸 |
| 接头制作不良短路 | 导体压接间隙过大 | 施工人员资质不足 | 局部过热,绝缘烧毁 |
结论与预防措施
电缆短路故障的预防需从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管控:
设计阶段:合理选型电缆截面和电压等级,安装避雷器和过电压保护器。
施工阶段:严格按规范敷设电缆,确保弯曲半径和埋深,规范制作接头。
运维阶段:定期巡检、试验,及时处理缺陷,建立故障应急预案。
通过系统化管理,可显著降低短路故障发生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