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kV电缆直埋时,覆土厚度有明确要求,具体规范如下:
一、基础覆土厚度要求
一般环境
电缆外皮至地面的覆土厚度应不小于0.7米。这一标准适用于大多数非特殊环境,可有效防止机械损伤和人为破坏。特殊环境
穿越农田:覆土厚度需不小于1米,以避免农业活动(如耕作、灌溉)对电缆造成损伤。
冻土地区:电缆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若无法实现,需采取保护措施(如加装保护管、回填干燥土等),防止冻胀导致电缆受损。
二、覆土材料与分层要求
底层铺垫
电缆沟底需平整,若存在石块或硬质杂物,应先铺设100毫米厚的软土或细沙,形成缓冲层,避免电缆直接接触尖锐物体。上层覆盖
电缆敷设后,需在其上方再铺设100毫米厚的软土或细沙,随后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红砖或警示带。保护层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毫米,确保电缆免受外力挤压。最终覆土
在保护层上回填土壤,并分层夯实。覆土最终高度应高出地面150-200毫米,形成自然坡度,防止积水渗入电缆沟。
三、相关规范依据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
明确非冻土地区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小于0.7米,耕地环境下不小于1米。
要求电缆上下方均匀铺设100毫米厚细砂或软土,并覆盖保护层。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规定室外直埋电缆埋设深度不小于700毫米,农田中不小于1米,同时需在电缆上下方铺设砂层并覆盖保护板。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
强调电缆外皮与地面间埋深不得少于0.7米,在电缆上下方均匀铺设100毫米厚细砂或软土,并覆盖混凝土保护板。
四、配套保护措施
标识与标桩
在电缆线路两端、转弯处、接头处及直线段每隔50-100米处设置明显方位标志或标桩,便于后续维护和检修。机械损伤防护
电缆通过建筑物、铁路、道路时,需穿管保护,管口封堵严密。
直埋电缆的中间接头应采用防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盒下垫混凝土基础板,长度伸出接头两侧600-700毫米。
接地要求
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铠装金属外皮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以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