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层的耐磨损性是评估其长期可靠性和防护能力的关键指标,尤其在电缆、管道等应用场景中,磨损可能导致绝缘失效或机械保护失效。以下是铠装层耐磨损性的测试方法、标准及实施步骤,涵盖实验室测试与现场评估。
一、实验室测试方法
1. 旋转式磨损试验(Taber Abrasion Test)
原理:通过旋转磨轮对铠装层表面进行摩擦,测量磨损量或质量损失。
设备:Taber耐磨仪(符合ASTM D4060标准)。
步骤:
测量磨损前后质量差(mg/1000转)。
观察表面形貌(如划痕深度、金属暴露情况)。
载荷:500g(常规测试)或1000g(加速测试)。
转速:60转/分钟。
循环次数:1000转(基础测试)或至样品穿透(破坏性测试)。
样品制备:从铠装层上切割直径100mm的圆形试样,固定在试验台。
磨轮选择:根据材质选择磨轮(如H-18磨轮用于金属,CS-10磨轮用于塑料护套)。
参数设置:
结果评估:
标准:ASTM D4060《塑料和弹性体的Taber耐磨性标准试验方法》。
2. 线性往复磨损试验
原理:模拟铠装层在往复运动中的磨损(如电缆拖拽)。
设备:线性磨损试验机(如DIN 53513标准设备)。
步骤:
测量磨损深度(μm)或质量损失(g)。
记录磨损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变化。
载荷:10N(轻载)或50N(重载)。
往复距离:50mm。
频率:2Hz。
循环次数:10000次(或至样品失效)。
样品固定:将铠装层试样(长度≥200mm)夹持在滑动台上。
磨具选择:使用砂纸(如180目)或橡胶磨块作为摩擦副。
参数设置:
结果评估:
标准:DIN 53513《皮革和合成材料的线性磨损试验》。
3. 冲击磨损试验
原理:模拟铠装层受冲击载荷时的磨损(如落石撞击)。
设备:落锤冲击试验机(符合ISO 6603-2标准)。
步骤:
观察表面凹陷深度(mm)和裂纹扩展情况。
测量冲击后绝缘电阻变化(若铠装层带绝缘层)。
锤头质量:1kg或5kg。
落高:0.5m或1m(对应冲击能量5J或10J)。
冲击次数:5次(分散冲击点)。
样品固定:将铠装层试样(直径≥50mm)固定在冲击台上。
冲击参数:
结果评估:
标准:ISO 6603-2《塑料——冲击脆化温度的测定》。
二、现场模拟测试
1. 实际工况模拟
电缆拖拽测试:
场景:模拟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的拖拽磨损。
方法:
评估:检查护套磨损、铠装层暴露情况及绝缘电阻。
将铠装层电缆固定在拖拽机上,通过砂纸带(如80目)或混凝土表面拖拽。
拖拽距离:100m(轻载)或500m(重载)。
速度:0.5m/s(模拟人工敷设)。
管道振动测试:
场景:模拟管道在振动环境中的磨损(如地震区)。
方法:
评估:测量铠装层与管道间的间隙变化及护套破损率。
将铠装管道固定在振动台上,施加频率10Hz、振幅5mm的正弦振动。
振动时间:24小时(连续振动)。
2. 加速老化测试
环境模拟:
高温高湿:将铠装层样品置于85℃、85%RH环境中1000小时,模拟热带气候。
盐雾腐蚀:按ASTM B117标准进行480小时盐雾试验,模拟沿海环境。
评估:测试后进行磨损试验,对比老化前后耐磨损性变化。
三、关键评估指标
质量损失:单位转数或单位距离下的质量减少量(mg/1000转或mg/m)。
磨损深度:通过轮廓仪测量表面凹陷深度(μm)。
形貌观察:使用显微镜(如SEM)观察裂纹、剥落等微观损伤。
功能失效:记录铠装层暴露、绝缘电阻下降至临界值(如1MΩ)或机械强度下降至原值的80%时的循环次数。
四、提升耐磨损性的措施
材料优化:
选用高硬度护套材料(如交联聚乙烯XLPE,硬度≥90 Shore D)。
在金属铠装层表面涂覆耐磨涂层(如环氧树脂+陶瓷颗粒)。
结构设计:
增加铠装层厚度(如从1.0mm增至1.5mm)。
采用双层铠装结构(内层钢带+外层铝带,减少摩擦)。
工艺改进:
优化铠装层缠绕工艺,避免间隙过大导致局部磨损。
在护套与铠装层间添加润滑层(如硅油)。
五、案例参考
某海底电缆项目:通过Taber试验发现,采用XLPE护套的铠装层磨损量比PVC护套低40%,现场拖拽测试后绝缘电阻保持率提高至95%。
某矿山电缆升级:在钢带铠装层表面涂覆陶瓷涂层后,线性磨损试验中的质量损失从50mg/1000转降至15mg/1000转,使用寿命延长3倍。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