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层防白蚁性能测试需结合实验室模拟与现场评估,核心方法包括ASTM D3345标准测试、GB/T 18261-2013标准测试、EN 117欧洲标准测试、白蚁探测仪辅助检测及材料特性分析,具体如下:
一、实验室模拟测试
ASTM D3345标准测试
侵蚀等级:
质量损失率:侵蚀后材料质量损失≤5%(合格级)或≤3%(优级)。
0级:无侵蚀;
1级:轻微表面侵蚀;
2级:中度侵蚀或部分深度侵蚀。
测试对象:木材、纸浆、纸张、纤维板、胶合板等纤维素材料。
测试条件:将材料暴露于地下白蚁(如Reticulitermes santonensis)群体中,模拟自然侵蚀环境。
评估指标:
测试周期:28天。
适用性:适用于初步筛选材料防白蚁性能,但需结合现场测试验证。
GB/T 18261-2013标准测试
白蚁存活率:实验室加速测试中白蚁存活率≤20%(有效防护),对照组存活率≥80%。
防护层渗透深度:防腐剂浸渍深度≥2mm(户外板材)或≥1mm(室内工程板)。
防腐剂保留量:铜铬砷(CCA)处理板材中铜≥4.0kg/m³,硼酸锌≥1.5kg/m³。
测试对象:工程板材、木质结构材料。
测试条件:接入台湾乳白蚁工蚁(200只/组),温度30℃、湿度85%。
评估指标:
测试周期:4周。
EN 117欧洲标准测试
测试对象:户外板材、木质结构。
测试条件:埋地试验,周期≥6个月。
评估指标:记录白蚁蛀蚀深度和防护层完整性。
适用性:适用于长期户外使用材料的防白蚁性能评估。
二、现场评估方法
白蚁探测仪辅助检测
定位误差:小于5厘米;
声波探测:捕捉白蚁啃食木材时产生的特有频率(1-5kHz),结合AI算法排除干扰因素。
技术原理:集成红外热成像、微波传感、声波探测技术,穿透墙体、地板等介质,实时捕捉白蚁活动产生的热源变化、微震动信号或巢穴结构特征。
检测精度:
优势:无需破拆建筑结构,适用于文物建筑、精装房等需保护场景。
典型设备:Termatrac T3i白蚁探测仪,整合雷达探测、远程激光热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快速定位白蚁活动区域。
生物模拟啃咬测试
啃食程度:样本表面被白蚁蛀蚀的面积比例(如30%-50%蛀蚀为6级,≥50%蛀蚀为4级);
抗蚁蛀蚀效果:根据啃食程度划分等级(如6级为一般,4级为不抗白蚁)。
测试对象:耐火层材料样本。
测试条件:将样本置于白蚁可能出没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白蚁啃食程度与时间。
评估指标:
适用性:为建筑设计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三、材料特性分析
化学驱避剂有效性
检测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护套材料中是否添加辣椒素、硼酸等有效驱避剂,并测定其浓度。
稳定性测试:评估驱避剂在长期户外环境中的稳定性(如水溶流失率)。
物理防护层强度
硬度测试:通过硬度计测量护套材料的邵氏硬度,硬度越高,鼠类啃咬难度越大。
抗撕裂性能:通过力学试验机测试护套材料的抗撕裂强度,评估其抵抗白蚁尖锐牙齿的能力。
四、测试流程建议
实验室初步筛选:采用ASTM D3345或GB/T 18261-2013标准进行短期加速测试,快速评估材料防白蚁性能。
现场长期验证:结合EN 117标准或生物模拟啃咬测试,验证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耐久性。
无损检测辅助:使用白蚁探测仪对现场进行快速扫描,定位潜在白蚁活动区域,提高检测效率。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