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kV电缆的环保要求涵盖材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性能及回收处理等多个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材料选择:禁用有害物质
重金属限制
电缆材料中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符合欧盟RoHS指令及我国SJ/T 11363-2006标准。例如,铅含量需≤100ppm(0.01%),镉含量≤5ppm(0.0005%)。
禁止使用含环境激素的材料,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无卤化要求
绝缘和护套材料不得使用含溴、氟等卤素物质(如聚氯乙烯PVC),燃烧时不产生腐蚀性卤化氢气体。替代材料包括交联聚乙烯(XLPE)、环保聚丙烯等。
石棉禁用
填料及辅助材料中不得使用石棉,防止粉尘危害工人健康和环境。
二、生产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废气处理
挤塑、混橡等工序产生的VOCs需通过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等技术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例如,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需≤120mg/m³。
拉丝油雾、粉尘等需通过集气罩和布袋除尘器收集,减少大气污染。
废水处理
含重金属废水(如铜酸性废水)需通过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工艺处理,确保铜含量≤1mg/L后再排放。
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
噪声控制
生产设备需采取减震、隔音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要求(昼间≤65dB,夜间≤55dB)。
三、产品性能:环保与安全并重
阻燃与低烟特性
电缆需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GB/T 18380.1)和成束燃烧试验(GB/T 18380.3),阻燃性能符合GB/T 12666-1990要求。
燃烧时发烟量需满足透光率≥0%(GB/T 17651-1998),减少火灾中的二次危害。
毒性控制
烟气毒性指数需≤3(GB/T 20285-2006),避免释放致癌物质。例如,聚氯乙烯的毒性指数为15.01,而无卤聚烯烃仅为0.79。
pH值与电导率
燃烧气体pH值加权值需≥4.3,电导率加权值≤10μs/mm(GB/T 17650-1998),防止腐蚀设备和土壤。
四、回收处理:资源再生与无害化
可回收性设计
电缆需采用易分离结构,便于机械剥皮、破碎和分选。例如,铜导体回收率可达99%,塑料外皮可改性为木塑复合材料。
无害化处理
含铅电缆等有害废弃物需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处理,避免填埋或焚烧导致重金属渗漏。
闭环利用
鼓励使用热塑性聚丙烯等可循环材料,生产能耗较传统材料降低40%以上,支持废弃后回收再生。
五、合规与认证:国际标准接轨
环境标志认证
需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HJ2501-2010),符合有害物质含量、无卤、低烟等要求。
国际标准兼容
性能指标需与IEC、EN等国际标准接轨,例如燃烧特性符合IEC 60332系列标准。
地方标准补充
部分地区制定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如浙江省DB33/T609-2006规定CATV电缆铅含量<300mg/kg,阻燃性<60秒。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