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电缆的钢丝张力需保持均匀、稳定且符合工艺标准的状态,这是确保电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及长期可靠性的关键。以下是具体要求及原因分析:
一、钢丝张力的核心要求
均匀性
同一层钢丝:绕包时各钢丝的张力需一致,避免因张力差异导致铠装层松紧不均、局部鼓包或凹陷。
不同层钢丝:若为多层铠装(如内层钢丝+外层钢带),各层张力需协调,防止层间滑动或变形。
稳定性
生产过程中:张力需保持恒定,避免因张力波动导致铠装层密度变化,影响电缆的抗冲击、抗挤压性能。
长期运行中:张力需抵抗环境应力(如温度变化、机械振动),防止铠装层松弛或断裂。
符合工艺标准
直径1.0mm的镀锌钢丝,抗拉强度约1200MPa,张力建议控制在 360~720N。
直径2.0mm的不锈钢丝,抗拉强度约1800MPa,张力建议控制在 540~1080N。
张力范围:根据电缆规格和材料特性设定,通常为钢丝抗拉强度的 30%~60%。例如:
参考标准:IEC 60502、GB/T 12706等标准对铠装层张力有明确规定,需严格遵循。
二、张力控制不当的危害
机械性能下降
铠装层松散,无法有效保护内部结构,易受外力损伤(如挤压、鼠咬)。
电缆弯曲时铠装层滑动,导致绝缘层磨损或短路风险。
导致钢丝断裂或绝缘层、护套被压伤,降低电缆柔韧性。
增加安装难度,易在弯曲处产生应力集中,加速铠装层疲劳损坏。
张力过大:
张力过小:
电气性能受损
张力不均可能使铠装层与导体、屏蔽层间距变化,影响电容、电感参数,导致信号传输失真(尤其在高频通信电缆中)。
局部张力过大可能压伤绝缘层,降低绝缘电阻,引发漏电或击穿事故。
使用寿命缩短
张力波动会加速铠装层金属疲劳,降低抗腐蚀性能,缩短电缆在恶劣环境(如潮湿、盐雾)中的使用寿命。
三、张力控制的关键措施
设备校准与维护
张力控制器: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调整钢丝张力,确保其稳定在设定值。
导轮与模具:定期检查导轮表面光滑度及模具尺寸,避免因磨损导致张力波动。
放线架:确保放线架阻力均匀,防止钢丝释放时张力突变。
工艺参数优化
绕包角度:根据钢丝直径和电缆外径调整绕包角度(通常为 15°~30°),优化铠装层密度与张力分布。
绕包速度:与张力控制协同,避免高速生产时因惯性导致张力滞后或超调。
层间间隙:多层铠装时,控制层间间隙(如钢丝间隙 ≤钢丝直径的 50%),防止层间滑动。
环境适应性设计
温度补偿: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钢丝热胀冷缩会导致张力变化,需通过张力控制器自动补偿。
防振动设计:在振动频繁的场景(如船舶、轨道交通),采用防松结构(如锁紧螺母、弹簧垫圈)固定铠装层。
四、典型应用场景的张力要求
直埋电缆
需承受土壤压力和地面荷载,张力需足够大以保持铠装层紧密,同时避免压伤绝缘层。
示例:10kV XLPE绝缘电缆,钢丝张力建议控制在 500~800N。
需频繁弯曲,张力需适中以平衡柔韧性与抗磨损性。
示例:机器人用拖链电缆,钢丝张力建议控制在 200~400N。
海上风电电缆
需抵抗海水腐蚀和波浪力,张力需稳定以防止铠装层疲劳断裂。
示例:66kV海底电缆,不锈钢丝张力建议控制在 800~1200N。
五、质量检验方法
在线监测
通过张力传感器实时显示张力值,超限时自动报警并停机调整。
抽样测试
拉伸试验:截取铠装段进行拉伸,测试钢丝断裂强度是否符合标准。
弯曲试验:模拟实际安装条件,检查铠装层是否松动或开裂。
显微镜检查:观察钢丝表面是否有压伤、裂纹等缺陷。
长期跟踪
对运行中的电缆进行定期巡检,记录铠装层状态,评估张力控制效果。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