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层表面凸起可能由材料堆积、工艺缺陷或机械损伤导致,处理时需根据凸起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修复、返工或预防措施。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案:
一、凸起原因分析
材料堆积
云母带绕包时张力不均,导致局部层数过多或厚度超标。
挤出工艺中,耐火涂料或陶瓷化硅橡胶等材料流动性差,形成堆积。
工艺缺陷
绕包机速度与线芯移动速度不匹配,导致云母带重叠或间隙过大。
挤出模具磨损或温度控制不当,使耐火材料挤出不均匀。
机械损伤
电缆收放线过程中,耐火层与设备摩擦或挤压,导致表面凸起。
运输或存储时,电缆盘滚动或堆放不当,造成耐火层变形。
二、处理步骤
1. 轻度凸起(局部微凸,无破损)
打磨修复
使用细砂纸(如800目以上)或专用打磨工具,沿电缆轴向轻柔打磨凸起部分,避免过度打磨损伤耐火层。
打磨后用清洁布擦拭表面,确保无残留颗粒。
适用场景:云母带绕包层轻微堆积或挤出材料表面不平整。
局部补涂
若凸起由材料缺失导致(如打磨后厚度不足),用与原耐火层同配方的涂料或硅橡胶补涂,并自然干燥或按工艺要求固化。
注意:补涂材料需与原耐火层兼容,避免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开裂。
2. 中度凸起(局部明显隆起,无结构损伤)
剥离返工
使用专用工具(如热风枪软化后剥离)或机械剥除凸起部分的耐火层,保留完好部分。
重新绕包云母带或挤出耐火材料,确保绕包张力均匀(通常控制在0.5-1.5N/mm²)、挤出温度稳定(如陶瓷化硅橡胶挤出温度控制在120-180℃)。
关键点:返工后需进行耐火性能测试(如燃烧试验),确保修复后符合标准(如GB/T 19216.21-2003)。
3. 重度凸起(伴随开裂、脱落或结构损伤)
整体更换
若凸起导致耐火层大面积脱落或电缆结构受损(如导体暴露),需截断故障段并更换整根电缆或受损段。
操作规范:更换时需确保新电缆与原电缆规格一致,接头处采用专用连接器并密封处理。
三、预防措施
1. 工艺优化
绕包控制
调整绕包机张力,确保云母带绕包平整、无重叠或间隙。
采用在线检测系统(如激光测厚仪)实时监控绕包层厚度,偏差控制在±0.05mm以内。
挤出工艺改进
定期检查挤出模具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模具。
优化挤出温度曲线(如分段控温),避免材料局部过热或流动不畅。
2. 设备维护
定期校准
对绕包机、挤出机等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速度、张力、温度等参数稳定。
检查收放线装置,避免电缆在收放过程中受到过度拉力或挤压。
3. 存储与运输
防潮防压
电缆存储时,盘具应水平放置,避免垂直堆放导致耐火层受压变形。
运输过程中,电缆盘需固定牢固,防止滚动或碰撞。
4. 质量控制
来料检验
对耐火材料(如云母带、陶瓷化硅橡胶)进行抽检,检查其厚度、密度、燃烧性能等指标。
拒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耐火层凸起。
过程检测
在绕包、挤出等关键工序后,进行100%外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表面凸起。
采用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设备,对耐火层内部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确保无气孔、分层等缺陷。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