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耐火层偏心度超标时,可通过设置中心装置垫块、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采用组合砖砌体构件等工艺调整措施解决,同时需结合材料优化、施工规范与结构刚度控制实现综合治理。以下为具体调整工艺及实施要点:
一、核心调整工艺
设置中心装置垫块
垫块需具备高精度调节能力,确保荷载合力作用线通过结构刚度中心。
适用于砌体结构中局部偏心超标的情况,可快速调整受力状态。
原理:通过带有调节功能的偏心垫块,直接改变荷载作用位置,减少偏心距。
实施要点:
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与墙体连接牢固。
适用于多层砌体结构,可显著提升结构抗侧力性能。
原理:增强整体刚度和抗弯能力,间接调整受力状态,降低偏心影响。
实施要点:
采用组合砖砌体构件
钢筋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宜小于60m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适用于大偏心受压情况,需确保组合构件协同工作性能。
原理:由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提升截面抗压和抗弯性能。
实施要点:
二、辅助调整措施
材料优化
选用高纯度绝缘材料:减少杂质(如金属颗粒、水分)形成的导电通道,提升绝缘电阻。
添加抗紫外线添加剂:如炭黑(浓度2%-3%)、苯并三唑类,增强耐候性,防止紫外线导致的高分子聚合物光氧化反应。
施工规范控制
严格制造工艺:控制绝缘材料混炼、挤出、交联等工艺参数,减少内部缺陷。
环境控制:保持生产、存储环境湿度在40%-60%之间,避免材料吸湿;施工时避免高温环境,防止绝缘材料热老化。
结构刚度调整
均匀分布剪力墙:使结构刚度中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线重合,减少扭转影响。
限制平面布置不规则性:遵循《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确保A级高度高层建筑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超过平均值的1.2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三、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施步骤
检测与评估:通过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技术,定位偏心超标区域。
方案制定:根据偏心程度和结构类型,选择中心装置垫块、构造柱或组合构件等调整工艺。
施工与验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验收时检查垫块调节精度、构造柱连接牢固性及组合构件协同性能。
注意事项
避免机械损伤:施工时防止电缆拖地摩擦或受尖锐物体损伤,减少因外力导致的偏心加剧。
定期监测: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耐火层绝缘电阻、温度等参数,实现故障预警。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