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电缆在潮湿环境中,若屏蔽层接地不良,可能引发多种通信故障,具体如下:
一、信号干扰与传输错误
电磁干扰(EMI)增强
屏蔽层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外部电磁干扰。若接地不良,屏蔽层无法形成连续的导电回路,导致高频电磁波(如无线电信号、电机干扰)穿透屏蔽层,引发信号噪声。例如,在工业环境中,变频器产生的谐波可能通过未良好接地的屏蔽层耦合到通信线路,造成数据包丢失或错误。地环路噪声
当屏蔽层两端接地且存在电位差时,会形成地环路电流。这种电流可能通过信号线感应出噪声,导致通信信号中出现周期性干扰。例如,在音频传输中,地环路噪声可能表现为“嗡嗡”声,严重影响音质。串扰增加
屏蔽层接地不良可能导致线对间串扰加剧。例如,在双绞线中,若屏蔽层未连续接地,相邻线对的电磁耦合会增强,导致信号清晰度下降,误码率上升。
二、设备异常与保护误动
设备逻辑输出混乱
屏蔽层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电位上升,使设备参考地电位偏离正常值。例如,在某电厂案例中,信号电缆屏蔽层接地螺丝松动,导致DCS系统误判“发电机故障”,引发机组跳闸。保护装置误动作
在电力系统中,屏蔽层接地不良可能影响零序保护等装置的正常工作。例如,某风电场因电缆屏蔽层接地线未穿过零序CT直接接地,导致感应电流流过二次回路,引发零序保护误动,造成大面积停电。
三、机械损伤与长期可靠性下降
屏蔽层腐蚀与断裂
潮湿环境中,接地不良的屏蔽层可能因电化学腐蚀而断裂。例如,沿海地区电缆屏蔽层因长期受潮,腐蚀产物堆积导致接触电阻上升,最终引发屏蔽层失效。绝缘性能劣化
水分侵入屏蔽层与绝缘层间隙后,会降低绝缘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加速绝缘老化。例如,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材料含水量达0.1%时,其介质损耗因数tanδ会上升至干燥状态的3倍以上,导致能量浪费和温度异常升高。
四、典型案例分析
电厂机组跳闸事件
原因:信号电缆屏蔽层接地螺丝松动,同时电缆与动力电缆交叉敷设,感应电干扰导致DCS系统误判。
后果:机组跳闸,造成经济损失。
整改措施:更换电缆、调整敷设路径、加强屏蔽层接地焊接。
风电场零序保护误动事件
原因:电缆屏蔽层接地线未穿过零序CT直接接地,导致感应电流流过二次回路。
后果:零序保护误动,造成10kV母线失压。
整改措施:将接地线穿过零序CT后再接地,消除感应电流影响。
五、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正确接地方式
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信号(<1MHz),避免地环路噪声。
多点接地:适用于高频信号(>10MHz),每隔波长十分之一长度处接地。
接地线长度:应短于波长的1/12,例如10MHz信号接地线长度需<1.05m。
材料与工艺优化
阻水材料:采用阻水带、阻水纱等材料填充缆芯间隙,防止水分渗透。
纳米改性:在聚乙烯基体中添加纳米蒙脱土,构建迷宫式阻隔网络,使吸水率下降至0.008%。
定期检测与维护
接地电阻测试:使用兆欧表定期检查屏蔽层对地电阻,确保<0.1Ω。
外观检查:观察电缆表面是否有磨损、弯折痕迹,保护层是否破损。
信号质量监测: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信号反射和衰减特性,定位频率响应异常。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