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电缆屏蔽层的抗电磁干扰等级通常分为以下类别,具体性能取决于屏蔽层材料和结构设计:
FTP(纵包铝箔):
抗干扰能力达85dB,通过铝箔包裹实现基础电磁屏蔽,适用于一般工业环境。其屏蔽层覆盖率需≥85%,接地质量直接影响实际效果。SFTP(纵包铝箔+铜编织网):
抗干扰能力提升至90dB,结合铝箔反射损耗与铜网吸收损耗,形成双重屏蔽机制。编织层可解决360°连续端接问题,金属箔层覆盖编织层孔隙,适用于高频电磁干扰场景。STP(每对芯线+电缆线包铝箔+铜编织网):
抗干扰能力达98dB,采用线对屏蔽与总屏蔽复合结构。线对铝箔减少内部串扰,总屏蔽层阻挡外部干扰,适用于数据中心、医疗设备等高噪声环境。其双屏蔽结构可使干扰衰减提升10-100倍。
性能差异分析:
FTP:铝箔屏蔽层通过反射损耗阻挡外部电磁波,但编织层覆盖率不足可能导致高频干扰渗透。
SFTP:铜编织网增强吸收损耗,趋肤效应使高频干扰沿外层传导,屏蔽效能较FTP提升5dB。
STP:线对屏蔽与总屏蔽协同作用,既减少内部信号泄漏,又阻断外部干扰,抗干扰能力较非屏蔽电缆提升显著。
设计优化方向:
材料选择:优先采用铜编织网与铝箔复合结构,兼顾导电性与柔韧性。
接地工艺:屏蔽层需两端接地,接地电位差≤1Vr.m.s,避免地环路电流影响屏蔽效能。
结构创新:如S/FTP(编织总屏蔽+线对金属箔屏蔽)结构,通过多层屏蔽实现高频与低频干扰的全频段覆盖。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