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电缆的钢带铠装覆盖率主要通过搭盖率和绕包间隙控制,具体要求如下:
一、搭盖率要求
核心标准:
钢带铠装的搭盖率需满足 ≥15%(部分场景如地下直埋电缆可能要求更高)。这一比例通过钢带宽度与绕包节距的数学关系控制,确保内层钢带间隙被外层覆盖,形成连续防护层。计算方法:
搭盖率可通过公式计算:
实际生产中,通常通过调整绕包节距(即钢带每绕一圈前进的距离)来控制搭盖率。例如,若钢带宽度为50mm,绕包节距为42.5mm,则搭盖率约为15%。
二、绕包间隙控制
间隙比例:
双层钢带绕包时,绕包间隙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50%。例如,钢带宽度为50mm时,间隙不得超过25mm。此要求通过机械控制绕包节距实现,确保间隙均匀且不露包。层间覆盖:
内层钢带的间隙需被外层钢带靠近中间的部位覆盖,形成“交叉防护”结构。这一设计可避免因单层间隙导致铠装层强度下降或腐蚀介质侵入。
三、不同场景的覆盖率差异
地下直埋电缆:
钢带间隙通常控制在带宽的 40%以内,搭盖率更高(如≥20%),以增强抗压和抗穿刺能力。水下敷设电缆:
采用钢丝铠装时,需配合防腐外层,但钢带铠装的覆盖率要求与陆地电缆一致,重点通过镀层或涂漆提升耐腐蚀性。
四、覆盖率对性能的影响
机械保护:
高搭盖率可提升铠装层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防止电缆在敷设或运行中受损。电磁屏蔽:
钢带铠装兼具电磁屏蔽功能,搭盖率越高,屏蔽效果越好,可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耐腐蚀性:
紧密的绕包结构可减少腐蚀介质侵入路径,延长电缆使用寿命。若间隙过大,可能导致局部腐蚀加速。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