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R铜绞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润滑剂类型多样,需根据拉丝、退火、绞线等不同工艺阶段的需求选择,核心要求包括降低摩擦、散热冷却、防止氧化、清洁表面等。以下是具体润滑剂类型及其应用分析:
一、拉丝阶段润滑剂
拉丝是铜绞线生产的关键工序,需通过润滑剂减少铜丝与模具间的摩擦,防止断丝和表面缺陷。润滑剂需具备高润滑性、强冷却性、抗氧化性和易清洗性。
1. 水基润滑剂(主流选择)
成分:
基础油(矿物油或合成油,占比10%-30%);
乳化剂(如脂肪酸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比5%-15%);
极压添加剂(如硫化脂肪酸酯、氯化石蜡,占比2%-10%);
防锈剂(如亚硝酸钠、苯并三唑,占比1%-5%);
水(占比50%-70%)。
特点:
冷却性强:水的比热容高(4.18 kJ/(kg·℃)),可快速带走拉丝产生的热量,防止铜丝过热氧化;
润滑性适中:通过极压添加剂提升润滑膜强度,适应高速拉丝(如细拉阶段速度≥1200 m/min);
成本低:水基润滑剂成本仅为油基润滑剂的1/3-1/2;
易清洗:拉丝后可用清水直接冲洗,减少后续工序污染。
应用场景:
粗拉(φ8mm→φ2.6mm):低速拉丝(300-600 m/min),对润滑剂润滑性要求较低,可选低浓度水基润滑剂(油含量5%-10%);
中拉(φ2.6mm→φ0.8mm):中速拉丝(800-1200 m/min),需中等浓度润滑剂(油含量15%-20%);
细拉(φ0.8mm→φ0.1-0.5mm):高速拉丝(1200-2000 m/min),需高浓度润滑剂(油含量25%-30%)并添加纳米颗粒(如MoS₂、石墨)提升极压性能。
典型产品:
德国福斯(FUCHS)Renolin B系列水基拉丝液;
美国奎克(QUAKER)Houghton-Plus系列水基润滑剂。
2. 油基润滑剂(特殊场景)
成分:
矿物油(如轻质润滑油,占比70%-90%);
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锈剂、极压剂,占比10%-30%)。
特点:
润滑性强:油膜厚度大(≥1μm),适合低速重载拉丝(如粗拉阶段);
抗氧化性差:高温下易氧化变质,需频繁更换(使用寿命≤200小时);
成本高:油基润滑剂价格是水基润滑剂的2-3倍;
清洗困难:拉丝后需用有机溶剂(如三氯乙烯)清洗,污染环境。
应用场景:
粗拉阶段(φ8mm→φ2.6mm):低速(300-600 m/min)且变形量大,需强润滑性防止断丝;
高端铜绞线生产(如航空航天用线):对表面质量要求极高,油基润滑剂可减少表面划痕。
典型产品:
壳牌(Shell)Tellus S2 M系列液压油(改性用于拉丝);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DTE 25系列工业润滑油。
3. 半合成润滑剂(平衡选择)
成分:
水(占比40%-60%);
合成油(如聚α烯烃,占比20%-40%);
添加剂(同水基润滑剂,占比10%-20%)。
特点:
润滑性与冷却性平衡:结合水基和油基润滑剂的优点,适合中速拉丝(800-1500 m/min);
使用寿命长:合成油抗氧化性强,使用寿命可达水基润滑剂的2-3倍;
成本适中:价格介于水基和油基润滑剂之间。
应用场景:
中拉阶段(φ2.6mm→φ0.8mm):需兼顾润滑和冷却性能;
自动化生产线:半合成润滑剂稳定性好,减少停机维护时间。
典型产品:
英国嘉实多(Castrol)Hysol XB系列半合成拉丝液;
日本出光(Idemitsu)Daphne Super系列半合成润滑剂。
二、退火阶段润滑剂
退火是消除铜丝内应力的关键工序,需在保护气氛(如氮气)中进行,但部分润滑剂残留可能影响退火效果,因此需选择低残留、易挥发的润滑剂。
1. 水基润滑剂(需特殊配方)
要求:
低粘度(≤50 mPa·s,20℃):便于快速挥发,减少退火炉内残留;
低灰分(≤0.01%):避免退火后铜丝表面形成碳沉积;
高纯度:避免杂质(如Cl⁻、SO₄²⁻)腐蚀铜丝。
应用场景:
连续退火炉:铜丝在运动中完成退火,需润滑剂快速挥发(退火温度400-600℃,时间0.1-0.5秒);
典型配方:去离子水(95%)+ 聚乙二醇(3%)+ 苯并三唑(1%)+ 消泡剂(1%)。
2. 油基润滑剂(限特殊工艺)
要求:
高闪点(≥200℃):防止退火炉内起火;
低挥发性:退火后残留≤0.001g/m²;
无硫、无氯:避免退火过程中生成硫化铜或氯化铜,降低导电性。
应用场景:
真空退火:油基润滑剂在真空下挥发更彻底,但成本极高;
典型产品:全合成聚α烯烃(PAO)基础油+ 酚类抗氧化剂。
三、绞线阶段润滑剂
绞线阶段需减少单线间的摩擦,防止绞线松紧不一或表面划伤,润滑剂需具备高润滑性、低残留性和环境友好性。
1. 干式润滑剂(粉末状)
成分:
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占比70%-90%);
粘结剂(如聚乙烯醇,占比5%-15%);
防锈剂(如亚硝酸钠,占比1%-5%)。
特点:
无残留:绞线后无需清洗,直接进入下一工序;
润滑持久:固体颗粒吸附在铜丝表面,形成持久润滑膜;
粉尘污染:需配备除尘系统(如布袋除尘器),防止粉尘扩散。
应用场景:
高速绞线机(单线速度≥1500 m/min):干式润滑剂可避免液体润滑剂飞溅;
清洁生产要求高的场景(如食品级铜绞线)。
典型产品:
美国微粉(Micro Powders)MP-50系列二硫化钼粉末;
德国赢创(Evonik)Aerosil R 972系列气相二氧化硅(作为粘结剂)。
2. 湿式润滑剂(乳液状)
成分:
水(占比60%-80%);
润滑剂(如脂肪酸皂,占比10%-20%);
防锈剂(如苯并三唑,占比1%-5%);
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占比0.1%-1%)。
特点:
润滑性强:乳液可渗透单线间隙,减少摩擦;
冷却性差:绞线阶段产热较少,冷却需求低;
需清洗:绞线后需用清水冲洗,增加工序成本。
应用场景:
低速绞线机(单线速度≤800 m/min):湿式润滑剂成本更低;
对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场景(如电力电缆用铜绞线)。
典型产品: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捷乐”系列绞线润滑液;
德国克鲁勃(Klüber)Summit SH系列水溶性绞线润滑剂。
四、润滑剂选择的关键指标
1. 摩擦系数
目标值:拉丝阶段μ≤0.05,绞线阶段μ≤0.1;
测试方法:四球摩擦试验机(ASTM D4172),加载392N,转速1200 rpm,测试时间1小时。
2. 极压性能
目标值:PB值(最大无卡咬负荷)≥800N(拉丝阶段);
测试方法:四球极压试验机(ASTM D2783),逐级加载至焊合,记录最大无卡咬负荷。
3. 挥发性
目标值:退火阶段润滑剂残留≤0.001g/m²;
测试方法:热重分析(TGA),在500℃下加热10分钟,测量质量损失。
4. 腐蚀性
目标值:铜片腐蚀试验(ASTM D130)≤1级;
测试方法:将润滑剂滴在铜片上,50℃下放置3小时,观察铜片颜色变化(1级为淡橙色,无腐蚀)。
五、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铜绞线
工艺要求:
拉丝速度:2000 m/min(细拉阶段);
绞线速度:1800 m/min(7/0.2mm铜绞线);
表面粗糙度:Ra≤0.2μm;
电阻率:0.01723±0.00003Ω·mm²/m。
润滑剂方案:
拉丝阶段:德国福斯Renolin B 32水基润滑剂(油含量30%)+ 0.5%纳米MoS₂;
绞线阶段:美国微粉MP-50二硫化钼粉末(粒径D50=2μm)+ 0.1%聚乙烯醇粘结剂。
效果:
拉丝断丝率降低至0.01%;
绞线表面划痕减少80%;
退火后电阻率波动≤0.15%。
案例2:电力电缆用铜绞线
工艺要求:
拉丝速度:1200 m/min(中拉阶段);
绞线速度:1000 m/min(19/0.5mm铜绞线);
表面粗糙度:Ra≤0.3μm;
抗拉强度:250±10MPa。
润滑剂方案:
拉丝阶段:中国石化长城“捷乐”水基润滑液(油含量20%);
绞线阶段:德国克鲁勃Summit SH 100水溶性润滑剂(浓度5%)。
效果:
拉丝成本降低30%;
绞线后清洗时间缩短50%;
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5%。
六、总结
TJR铜绞线生产润滑剂类型:
拉丝阶段:水基润滑剂(主流)、油基润滑剂(特殊场景)、半合成润滑剂(平衡选择);
退火阶段:低残留水基润滑剂(连续退火)、高闪点油基润滑剂(真空退火);
绞线阶段:干式润滑剂(粉末状,高速绞线)、湿式润滑剂(乳液状,低速绞线)。
选择原则:
高速生产(≥1500 m/min):优先选择水基润滑剂(拉丝)+ 干式润滑剂(绞线);
高表面质量要求:选用纳米颗粒增强润滑剂(如MoS₂、石墨烯);
环保要求:避免含硫、含氯润滑剂,优先选择可生物降解配方。
未来趋势:
开发多功能润滑剂(如同时具备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功能);
推广干式润滑技术(减少清洗工序,降低能耗);
应用智能润滑系统(实时监测润滑剂浓度、pH值,自动补加添加剂)。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