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装层接地线的截面积要求需根据电缆芯线截面积、应用场景及相关标准规范综合确定,常见推荐值如下:
一、核心标准与规范
通用规范
接地线电阻值不得大于2Ω,这是确保有效泄放故障电流的基本前提。
接地线材料需具备高耐蚀性,如主接地线采用高耐蚀钢板(面积≥0.75㎡,厚度≥5mm),接地母线可采用横截面≥50mm²的软铜线、≥100mm²的镀锌铁丝或厚度≥4mm、横截面≥100mm²的扁钢。
电缆附件接地要求
终端接地:铠装层和铜屏蔽层应分别用带绝缘的绞合线单独接地。其中,铜屏蔽层接地线截面≥25mm²,铠装层接地线截面≥10mm²。
中间接头接地:铜屏蔽层接地线不得与铠装层连接,接头两侧铠装层需用独立接地线相连,且必须与铜屏蔽层绝缘。若原结构无内衬层,需在铜屏蔽层外部增加内衬层,并确保与电缆本体搭接处密闭良好。
二、截面积选择依据
按电缆芯线截面积匹配
电缆芯线截面积≤120mm²时,铠装层接地线截面积推荐为16mm²。
电缆芯线截面积≤150mm²时,铠装层接地线截面积推荐为25mm²。
电缆芯线截面积>150mm²时,需根据具体电流和短路容量计算截面积。
按额定电流或故障电流计算
额定电流法:接地线截面积通常为设备额定电流的1.5-2.5倍,具体需结合设备类型、容量及使用环境。
故障电流法:通过公式 计算,其中 为故障电流(A), 为材料允许电流密度(A/mm²), 为所需截面积(mm²)。
特殊场景要求
危险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线,必须使用横截面≥25mm²的软铜线,或≥50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5mm、横截面≥50mm²的扁钢。
长距离接地线:需采用并联方式布置,确保整条接地线截面积符合要求。
三、实际应用建议
低压电缆场景
常见推荐最小截面积为25mm²,但需根据电缆芯线截面积和短路容量调整。例如,120mm²芯线电缆的铠装层接地线通常选16mm²,而150mm²及以上芯线电缆需选25mm²。
高频或复杂电磁环境
需考虑趋肤效应和涡流损耗,优先选用高导电率材料(如铜)并适当增加截面积。例如,在GHz级别高频场景中,银镀层材料因高导电性可显著提升屏蔽效能。
安装与维护要点
确保接地线与土壤良好接触,减小接地电阻。
接地线连接需采用焊接或直径>10mm的镀锌螺栓,并配备防松装置。
接地线应埋入地表以下约1米,底部接不小于10×10cm的金属板以增强稳定性。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