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电缆屏蔽层在过程耐火控制中,需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安装施工及运维管理四个方面综合把控,以提升其抗雷击及耐火性能,具体要点如下:
一、材料选择:优先选用阻燃/耐火材料
绝缘与护套材料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导体长期最高工作温度可达90℃,但需确保材料中加入阻燃剂,以维持电气、机械性能的同时提升阻燃性。
护套材料应选耐热、耐老化、耐腐蚀型,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或氟塑料,其中氟塑料耐温性最佳(长期最高工作温度≤200℃)。
关键回路可选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减少火灾时有毒气体排放。
屏蔽层材料
金属屏蔽层(铜/铝)本身具备电磁屏蔽功能,但需配合耐火隔板或槽盒使用,防止高温下金属氧化失效。
半导电屏蔽层需与绝缘材料兼容,避免高温下分解产生导电物质。
二、结构设计:物理隔离与分层防护
防火分隔
阻火墙与隔层:在电缆隧道、竖井中设置阻火墙(厚度≥240mm),采用岩棉块、泡沫石棉等软性材料,便于后期维护。竖井中每隔7m设置阻火隔层,缩小事故范围。
耐火隔板:使用Eg85-A/B/C型隔板封堵电缆孔洞,作层间分隔或防火罩。A型隔板可承载巡视人员荷载,适用于大孔洞封堵;C型隔板质轻形薄,适合电缆层间隔板。
封闭式槽盒:将紧靠高温管道的电缆置于难燃型槽盒内,盒内添置冷却水管可提高载流能力1.2-2倍。槽盒基材分难燃型(氧指数>42)和不燃型(1000℃不燃)。
电缆布局优化
避免电缆过度集中或交叉敷设,确保散热良好。一次、二次电缆应分沟敷设,远离高温热源。
电缆夹层中电缆需逐根固定,保持间距,交叉处用防火隔板隔开。
三、安装施工:规范操作与细节把控
接头处理
电缆接头是火灾易发部位,需采用防火接头盒或防火密封材料密封,定期检查维护。
接头两侧3m区段及邻近电缆需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防止延燃。
穿管与封堵
电缆穿管时选择金属管或耐火管,管口打磨光滑或加装护套,防止机械损伤。
穿越墙体、楼板的孔洞需用防火堵料(如DFD-Ⅱ型有机堵料、SD-型速固无机堵料)严密封堵,抑制火势蔓延。
环境控制
避免在潮湿、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直接敷设普通电缆,桥架、线槽需保持整洁,盖板齐全。
易燃易爆区域需采用更高防护等级的电缆和敷设方式(如穿金属管)。
四、运维管理:定期检查与应急准备
温度监测与外观巡检
定期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查重要回路、大电流回路及接头处的运行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检查电缆外皮有无老化、破损,接头处有无变色、焦痕,支架、桥架是否完好。
清洁与防潮
定期清理电缆桥架、配电柜内的积尘和杂物,特别是油污。潮湿环境需加强通风或采取防潮措施。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电缆防火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等环节。
定期组织防火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火灾发生时能迅速响应。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