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线电缆职业为何吞并重组迟迟难以开展?分析其主要原因,发现有三个突出问题。
首先抗拒的力量比较大,甚至到了“谈购色变”的地步。关于电缆职业的吞并重组,许多企业往往有个误区。从字面理解,关于“吞并重组”的理解自然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因此一些小型的或者说处于劣势地位的电缆企业往往比较抗拒,担心伤及某些利益主体的已得利益,而这些利益主体又不会自觉放弃现已和可能获得的利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缆职业的吞并重组一直难以落实,因为谁都不愿意被吞并,关于一些电缆企业来说,被吞并就相当于被“吞噬”,关于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因此没有企业乐于被吞并。
另外,电缆职业的整合涉及到各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一旦整合失败,往往不是有你没我,就是两败俱伤。因此,关于企业前景的担忧使直接利益相关者(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小心谨慎,有必要步步为营,特别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只好步步设防。
其次,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关于当地政府来说,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能力,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更可以创造GDP,还可以解决上游产业难题,比如铜、铝加工企业等,因此,地方政府一般保护当地企业,想方设法也要将电缆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支持其被吞并重组。换言之,中国电线电缆职业利益联系杂乱——各方错综杂乱的利益博弈始终是职业整合发展缓慢的大困扰——电缆职业整合涉及到一个庞大的、联系杂乱的利益群体,甚至可以说现已超出了企业的范畴。何时可以找到更加准确、公平的方法或渠道来解决利益博弈,关于电缆职业的加速整合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很后,从世界范围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整合基本上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需不需要整合,要如何整合,纯属两个企业之间的行为,政府方面往往是不干预的。而在中国却有所不同,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电缆职业的实际情况,注定了一大批中小型电缆企业缺少重组的动力。因此,政府应当扮演好产业的引导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双管齐下、恩威并施,有力促进电缆职业的整合与重组。
综合来看,国内电缆职业“吞并重组”步伐到了有必要加快的紧要关头,尤其是当时国内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空缺、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利润率低下等等问题严重困扰着电缆职业的发展,可以说国内电缆职业如今已是“百病缠身”,若不能找到有力的渠道解决这些难题,职业的前景堪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