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受损停运电力线路36056条,变电站1933座,电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170个县供电中止。《北京青年报》A4版登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雪灾中新旧线杆提出的疑问》。文中提出,为何在这次极为严重的冰雪灾害中,上世纪五六十时代架起的旧电杆安然无恙,而农网改造后架起的新电杆却一触即溃。很耐人寻味。
作者是江西的职员唐虞。他写道:"笔者老家的所在地,有两种输电线杆,一种是 上个世纪五六十时代架起的工业线杆,一种是前几年'农网改造'架起的'新线杆'。新旧两种线杆,在此次雪灾中表现截然不同,旧线杆昂首挺立,而农网改造后的新线杆则坍毁折断达90%。这些坍毁折断的新线杆姿态各异,有的齐根折断,有的拦腰折断,有的折断数截。"
"是什么因素导致新线杆大量折断呢?"作者言必有中地说,"是大雪的凝冻,也是质量疑问,那些折断的新线杆里露出的是骨瘦如柴的8号铁丝,而不是相应规则的钢筋,这么的线杆即是豆腐渣。这么脆弱的线杆怎经得起沉重的凝冰?怎不齐根、拦腰折断?"
在这场举国上下非常惨烈的抗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程中,人们只看到铁塔和电杆坍毁、导线开裂这些现象,而更深层次的技能和质量疑问并没有涉及,只提到工程设计和器件质量标准太低的缘由。
输电线路是由铁塔、电杆和导线构成的一个全体。铁塔和电杆是支持导线的载体,假使支持物都坍毁了,必然导致导线开裂。所以,咱们说,假如铁塔和电杆的强度标准不提高,只注重导线的强度,也无助于提高电网的刚强程度。
正如《北京青年报》刊登的读者来信所说,在这次冰雪灾害中,为何 (上个世纪) 五六十时代架起的工业线杆依旧昂首挺立,而前几年农网改造架起的新线杆却坍毁、折断达90%?假如没有这场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天灾,这些豆腐渣新线杆就混在四五十年前的老线杆里滥竽充数。老天爷一发威,8号铁丝出产的新线杆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去年底,一阵风把北京长虹桥东南角的一杆电线杆刮倒,也是露出了铁丝,大概比8号还不如,形成人员死伤。
五十年前的中国人可以出产出抗击50年或百年一遇灾害的电线杆。而今天一些地区的一些人却只会制作风一刮、雪一凝就倒下的电线杆,疑问何在?
打造刚强电网,首先要有刚强电网的设计标准,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真实执行"千秋大业"的指导思想。不只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而且需要从所用设备器件各个领域和环节上严格管理。
关于电线电缆职业来说,实在按照国家标准规则供给合格的架空导线,是公司的社会责任。至于架空导线的性能、铁塔和电杆的强度以及架起方法相是不是匹配,中国工程院黄院士指出,要对全部电网的安全系统和这些年备受青睐的紧凑型铁塔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价,确保今后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缆公司应与电力部门活跃和谐,多开发研究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电网应用要求。
看来,打造刚强电网的确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假如电网设计标准太低,假如铁塔和电杆质量标准不高,即便开发出优质、新型架空导线,或者确实提高了导线质量,也无济于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