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线电缆公司与国外先进公司相比,在办理水平、工艺水平、技术含量、商品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距离。
设备利用率低。中国电线电缆设备均匀利用率在30%左右。按工业先进国家观念,设备利用率在70%是正常的。
职业劳动出产率低。尽管20世纪80~90年代大量引进设备,使职业劳动出产率大幅度提高,可是与国外的距离仍很大。1998年,中国电线电缆职业人均销 售额仅是日本同行的12.93%。也就是说一个日本电线电缆员工的功率是中国的8倍,而1990年则高达45倍。
商品结构不合理。中国裸线、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绕组线这五类商品的出产量大体上分别占电线电缆总产量的18%、19%、22%、31%和1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则为10%、10%、49%、13%和18%。可以看出,中国电线电缆商品中,技术含量低的商品(如裸电线)比重过大,而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如光缆)比重过小,商品结构不合理。
资料投入产出率低。中国公司在出产过程中,资料消耗浪费很严重,使得投入产出率很低。在国家二级公司规范中,铜利用率仅为89%,铝为92%,与国际上通常的95%~97%相差甚远。
办理落后、出产周期长。中国电线电缆职业20世纪90年代的活动资金周转次数不到2次,远远低于国外的9~11次。
商场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现在职业许多公司,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公司仅仅从出产导向转变到出售导向,没有做到商场导向。国外大公司都在商场开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突出商场导向效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