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型电缆的阻燃性能测试是评估其在火灾条件下抑制火焰蔓延、减少有毒烟雾和腐蚀性气体释放的关键环节,尤其适用于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对安全要求严格的场景。测试需结合材料特性分析、标准测试方法和实际工况模拟,以下是详细测试框架:
一、阻燃性能的核心影响因素
1. 材料类型与配方
绝缘层材料:
聚氯乙烯(PVC):含氯元素,阻燃性较好(氧指数≥27%),但燃烧时释放大量HCl气体(腐蚀性强,需添加CaCO₃中和)。
交联聚乙烯(XLPE):氧指数仅17%-19%,需添加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溴系阻燃剂)提升阻燃性(氧指数可达25%-30%)。
低烟无卤(LSZH)材料:以聚烯烃为基材,添加氢氧化镁(Mg(OH)₂)或氢氧化铝(Al(OH)₃),燃烧时烟密度低(≤50 Ds),但氧指数仅20%-22%。
硅橡胶:天然阻燃(氧指数≥35%),但成本高(是PVC的3-5倍),且需添加补强剂(如白炭黑)提高机械强度。
护套材料:
氯丁橡胶(CR):含氯元素,阻燃性优异(氧指数≥30%),但燃烧时释放HCl气体(需配合抑烟剂如MoO₃)。
热塑性弹性体(TPE):如TPU(聚氨酯),需添加磷系阻燃剂(如红磷)提升阻燃性(氧指数可达25%-28%)。
氟塑料(PTFE/FEP):天然阻燃(氧指数≥95%),但成本极高(是PVC的10倍以上),且硬度大(需添加增塑剂)。
2. 阻燃剂类型与添加量
无机阻燃剂:
氢氧化铝(Al(OH)₃):分解温度180-200°C,吸热量1.2 kJ/g,需添加≥60%才能达到V-0级(UL 94),但会降低材料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下降30%-50%)。
氢氧化镁(Mg(OH)₂):分解温度300-330°C,吸热量1.8 kJ/g,耐高温性优于Al(OH)₃,但需添加≥50%才能达到V-0级。
有机阻燃剂:
溴系阻燃剂(如十溴二苯醚):添加5%-10%即可使氧指数提升至30%-35%,但燃烧时释放二噁英(需配合Sb₂O₃协同阻燃)。
磷系阻燃剂(如磷酸三苯酯):添加10%-15%可使氧指数提升至25%-28%,且烟密度低(≤30 Ds),但耐水性差(需改性处理)。
3. 电缆结构与设计
护套厚度:增加护套厚度(如从1.0mm增至1.5mm)可延长火焰蔓延时间(如从10秒增至20秒)。
隔氧层:在绝缘层与护套间添加云母带(厚度0.1-0.2mm)可隔绝氧气,使火焰蔓延速度降低50%-70%。
金属屏蔽层:铜丝编织屏蔽(覆盖率≥80%)可反射热量,使电缆表面温度降低20-30°C。
二、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1. 垂直燃烧测试(UL 94 V级)
目的:评估材料在垂直状态下的燃烧速度和自熄能力,适用于小尺寸样品(如绝缘层或护套试片)。
标准:
UL 94:Standard for Tests for Flammability of Plastic Materials for Parts in Devices and Appliances.
IEC 60695-11-10:Fire hazard testing – Part 11-10: Test flames – 50 W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lame test methods.
测试步骤:
样品准备:
截取长度125±5mm、宽度13±0.5mm的哑铃型试样(从电缆护套或绝缘层冲切)。
试样表面平整,无划痕或气泡。
燃烧条件:
使用本生灯(火焰高度20±2mm,蓝色内焰10±1mm)。
将试样垂直固定,火焰施加于试样下端中心(距离10±0.5mm)。
施加火焰10秒后移开,记录燃烧时间(t₁)和火焰蔓延距离(L₁)。
重复测试第二次(总测试时间≤60秒)。
评级标准:
V-0级:两次燃烧总时间≤10秒,且无滴落物引燃下方棉花。
V-1级:两次燃烧总时间≤30秒,且无滴落物引燃下方棉花。
V-2级:两次燃烧总时间≤30秒,但滴落物引燃下方棉花。
案例:
某建筑电缆(PVC护套)通过UL 94 V-0测试,燃烧时间仅2秒,无滴落物。
某新能源电池电缆(XLPE+氢氧化铝护套)未达V-0级(燃烧时间15秒),需增加阻燃剂添加量至65%。
2. 成束燃烧测试(IEC 60332-3)
目的:模拟电缆在成束敷设(如电缆桥架)时的火焰蔓延情况,适用于大尺寸电缆(如扁型电缆)。
标准:
IEC 60332-3-24:Tests on electric and optical fibre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 – Part 3-24: Test for vertical flame spread of vertically-mounted bunched wires or cables – Category C.
GB/T 18380.34:Tests on electric and optical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 – Part 34: Test for vertical flame spread of vertically-mounted bunched wires or cables – Category A.
测试步骤:
样品准备:
截取长度3.5±0.1m的扁型电缆试样,成束排列(间距为电缆直径的1倍)。
固定于金属梯架(宽度200mm,高度1000mm)。
燃烧条件:
使用丙烷燃烧器(火焰温度800±50°C,供气量650±30 L/min)。
火焰施加于电缆下端中心,持续60±2秒。
结果判定:
Category A(最高级):火焰蔓延至梯架顶部的时间≥60分钟。
Category B:火焰蔓延至梯架顶部的时间≥30分钟。
Category C:火焰蔓延距离≤2.5m(适用于一般建筑电缆)。
Category D:火焰蔓延距离≤2.5m(适用于低风险场景)。
案例:
某轨道交通电缆(LSZH护套+云母带隔氧层)通过IEC 60332-3-24 Category A测试,火焰蔓延时间为75分钟。
某工业控制电缆(PVC护套)仅达Category C(火焰蔓延距离2.0m),需改用阻燃护套。
3. 烟密度测试(IEC 61034)
目的:评估电缆燃烧时释放烟雾的浓度,适用于密闭空间(如地铁隧道、船舶舱室)。
标准:
IEC 61034-2:Measurement of smoke density of cables burning under defined conditions – Part 2: Test procedure and requirements.
ASTM E66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pecific Optical Density of Smokes Generated by Solid Materials.
测试步骤:
样品准备:
截取长度1±0.05m的扁型电缆试样,总质量1±0.1g(按单位长度质量折算)。
将试样置于密闭烟箱(体积27±1 m³)内。
燃烧条件:
使用乙醇火焰(火焰高度20±2mm)点燃试样,持续4分钟。
燃烧后关闭火焰,记录烟箱内透光率变化(每15秒一次,持续20分钟)。
结果计算:
最小透光率(Tmin):燃烧过程中最低透光率(如Tmin=80%表示烟密度低)。
烟密度等级(Ds):
案例:
某船舶电缆(LSZH护套)烟密度测试结果为Ds=35(Tmin=85%),满足IEC 61034-2要求。
某普通PVC电缆烟密度测试结果为Ds=120(Tmin=10%),未达标需改用LSZH材料。
4. 有毒气体释放测试(IEC 60754)
目的:检测电缆燃烧时释放的HCl、CO等有毒气体浓度,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医院)。
标准:
IEC 60754-1: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halogen acid gas.
IEC 60754-2: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from cables – Part 2: Determination of acidity (by pH measurement) and conductivity.
测试步骤:
样品准备:
截取长度500±10mm的扁型电缆试样,总质量1±0.1g。
将试样置于管式炉(温度800±10°C)内。
气体收集:
通入氮气(流量50±5 mL/min),收集燃烧气体(时间30分钟)。
将气体通入0.1 mol/L NaOH溶液(体积100 mL)吸收HCl。
结果分析:
测量吸收液pH值(合格标准:pH≥4.3)和电导率(合格标准:≤10 μS/mm)。
使用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中Cl⁻浓度,计算HCl释放量(mg/g)。
合格标准:HCl释放量≤5 mg/g(IEC 60754-1)。
HCl释放量:
pH值与电导率:
案例:
某数据中心电缆(LSZH护套)HCl释放量为0.2 mg/g,pH=6.5,电导率=2 μS/mm,满足IEC 60754-1/2要求。
某普通PVC电缆HCl释放量为15 mg/g,pH=2.1,电导率=50 μS/mm,未达标需改用LSZH材料。
三、国际测试标准对比
| 标准编号 | 标准名称 | 测试项目 | 适用场景 |
|---|---|---|---|
| UL 94 | Standard for Flammability of Plastic Materials | 垂直燃烧(V-0/V-1/V-2) | 小尺寸材料认证(如北美市场) |
| IEC 60332-3 | Test for vertical flame spread of bunched cables | 成束燃烧(Category A/B/C/D) | 大尺寸电缆认证(如欧洲市场) |
| IEC 61034 | Measurement of smoke density of cables | 烟密度测试(Ds) | 密闭空间电缆认证(如地铁、船舶) |
| IEC 60754 | Test on gases evolved during combustion of cables | 有毒气体释放(HCl、pH、电导率) | 人员密集场所电缆认证(如商场) |
| GB/T 18380 | Tests on electric cables under fire conditions | 中国国家标准(等效IEC 60332) | 中国市场认证 |
四、阻燃性能优化策略
材料改性:
在PVC中添加CaCO₃(10%-15%)中和HCl,降低腐蚀性气体释放。
在XLPE中添加纳米蒙脱土(2%-5%)提高阻燃性和机械强度(断裂伸长率提升20%-30%)。
结构设计优化:
采用双层护套(内层LSZH+外层阻燃TPU)兼顾低烟和耐油性。
增加隔氧层厚度(从0.1mm增至0.2mm)使火焰蔓延时间延长30%-50%。
工艺控制:
优化挤出温度(如LSZH护套挤出温度控制在180-200°C)避免材料分解。
控制冷却速率(如水冷速度≤3°C/s)减少内应力,防止开裂。
五、典型应用案例
| 应用场景 | 电缆结构 | 阻燃要求 | 测试结果 |
|---|---|---|---|
| 地铁隧道 | 铜导体+XLPE绝缘+LSZH护套+铜丝屏蔽 | IEC 60332-3-24 Category A, IEC 61034 Ds≤50 | 火焰蔓延时间80分钟,Ds=40 |
| 新能源汽车电池 | 镀锡铜导体+硅橡胶绝缘+陶瓷化硅橡胶护套 | UL 94 V-0, 1200°C 15分钟不燃烧 | 燃烧时间1秒,1200°C下保持完整15分钟 |
| 数据中心 | 铝导体+低烟无卤聚烯烃绝缘+阻燃TPU护套 | IEC 60754 HCl≤5 mg/g, IEC 61034 Ds≤50 | HCl=0.1 mg/g,Ds=30 |
总结
扁型电缆的阻燃性能测试需从材料选择、测试方法和标准合规三方面综合考量:
材料是基础:优先选择阻燃性优异的材料(如地铁用LSZH护套,新能源用陶瓷化硅橡胶)。
测试需全面:结合垂直燃烧(UL 94)、成束燃烧(IEC 60332-3)、烟密度(IEC 61034)和有毒气体(IEC 60754)测试。
标准需匹配: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对应标准(如轨道交通用IEC 60332-3-24,北美用UL 94)。
优化需迭代:通过材料改性、结构设计和工艺控制持续提升阻燃性能(如某地铁电缆通过增加隔氧层厚度使火焰蔓延时间延长40%)。
实际应用建议:
研发阶段:重点测试垂直燃烧和烟密度,快速筛选材料。
产品认证:按行业标准完成完整测试周期(如IEC 60332-3-24需60分钟燃烧测试)。
关键项目:对人员安全要求高的场景(如医院、商场),需结合有毒气体测试验证安全性。
相关内容

